(通訊員肖豪 王智飛)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思想,讓青年們深入基層,在基層中鍛煉成長,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谛,加強磨煉、增長本領;堅持教育同生産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讓青年在親身參與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受教育、長才幹,不斷拓展青年社會實踐的平台和路徑。77779193永利官网土建學院“青春武漢先行者”暑期實踐團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号召,于2020年8月 18日上午開展了以“提高核心能力,宣揚先行精神”為題的工程地質條件考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社會實踐旨在對武漢地區的工程地質學進行實際的考察與調研,通過地質實習使青年學生鞏固并深層理解理論知識,增強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認識,培養學生認識各種地質作用、地質現象、工程地質條件等,學會綜合分析和預測工程中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并提出處理措施,提高青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活動伊始,岩地系主任王章瓊老師來為我們進行網上的知識講解。通過王章瓊老師的講解,我們學會對礦物與岩石的基本鑒别、學會地質錘、羅盤、放大鏡的使用方法,使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和鞏固工程地質學的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别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中,實踐團成員以南望山、白雲洞、光谷7路為代表來研究武漢的地質地貌。
南望山位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内,山底有連接地大西區和北區的隧道,名為“地大隧道”,為全國高校第一條隧道,全長333米,淨空高4.5米,洞寬6米。由于南望山南北兩側的岩性不同,南側是能幹性差的砂質岩,北側是能幹性強的矽質岩,故隧道南出口呈圓形,北出口呈方形。該隧道于2003年6月動工,2003年12月打通,工程耗時僅六個月,體現了中國基建青年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為了創新創造而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勇氣。“地大隧道”數十年如一日的矗立在地質如此複雜的岩體之下,身體力行的号召着廣大青年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勇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于上下求索、開拓進取,樹立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壯志;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務實的态度,在立足本職的創新創造中不斷積累經驗、取得成果;要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幹。


離開南望山,我們前往白雲洞。該洞為一天然大溶洞,由前洞、中洞、天井和後洞組成。洞中冬暖夏涼,泉水淙淙,遍布石刻和鐘乳石。武漢白雲洞為一典型喀斯特溶洞。洞口寬10餘米,最高處20餘米,最寬處30餘米。洞内鐘乳石千姿百态,豐富多彩。溶洞,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對可溶性岩石的溶蝕和沉澱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由于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

實地勘測過瑰麗複雜的地質地貌後,實踐團成員再次進行了線上學習,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些地質地貌的優缺點。


線上學習過後,實踐團做出了關于武漢地區基礎建設問題的調查問卷,并依據問卷結果展開了激烈的讨論。


此次社會實踐對于徹底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新時代新青年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實踐團一行人切實領悟了習總書記“新時代青年要紮根基層,堅持教育同生産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谛”的重要思想,通過學習有關本專業的實踐知識,以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也是完成專業培養和訓練中最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深刻體會了實踐是青年學生的第二課堂,是知識常新和發展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也是大學生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我們新時代青年應進一步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争做有思想、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合格大學生,在基層鍛煉,在實踐中成長,為實現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為中華民族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審稿:成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