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建築就是每天面對灰色的水泥嗎?
建築學的witers都在學習什麼技能呢?
就像一名工匠讓建築拔地而起,我們學會了用畫筆呈現創意,學會以專業的角度審視一個建築的結構、尺度、細節以及美感,開始愛建築,而這些或甜或苦的學習過程,一定會讓我們成長為一個有耐心、有溫度的人。

建築師有着學者和工匠的雙重性質,其實這就是建築本身精神性和物質性的體現。制作模型不僅對專業知識有着推進作用,而且還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專業的趣味性。我們用零散的材料讓建築用另種方式呈現,當我們看到建築模型最終完工的模樣,會感受到由衷的滿足感!

水彩也是我們要掌握的技能。水彩有着獨有的媒介本體語言,以水化色,我們可以看見顔色的流光溢彩和清澈通透的視覺效果,看見它在陽光下,在我們的心中熠熠生輝。哪怕我們開始時手法不娴熟,但仍能憑借一腔熱血細心畫下來,能真正感受到畫畫過程中那種征服自己的快感。

建築沙龍是我們專業的一大特色,一般會以講座或交流分享會的形式開展。作為建築學的學生,我們經常可以聆聽專業相關的講座,向老師、教授讨教經驗,他們的分享總是面面俱到,給了我們光亮與方向,讓我們得以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平時的課程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在課程之外汲取前輩的經驗和技巧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

每個人都可以是聆聽者,也可以是主講者。我們通過PPT的方式,向其他同學和老師們闡述自己的作品和理念。這樣的互動式教學,可以讓同學們之間互相學習他人的優點,還使我們逐漸褪去羞澀與膽怯,敢于站在人群之中無畏而自信地介紹自己的作品。

我們建築專業的各類活動豐富多彩,近年來許多同學在導師的指導下斬獲了許多國家級的獎項,同時,我校建築專業在全國赢得了良好的聲譽與較高的知名度。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參與了許多比賽,增長見識也開闊了思想的視野,在不同的比賽平台上收獲了各種寶貴的知識與技能,結實了人生摯友,鍛煉出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個人簡曆,不斷探索自己的新天地。

建築制圖、繪畫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是卻能讓我們體會到其中的甘甜。我們将黑白的線條最終塑造成彩色的造型,讓不同類型的作品躍然紙上,這樣滿足自豪的感覺難以言說。就像一名工匠讓建築拔地而起一般,我們學會了用畫筆呈現創意,而這些或甜或苦的學習過程,一定會讓我們成長為一個有耐心、有溫度的人。

從陌生到熟悉,從一竅不通到熟能生巧,每當我畫完一副完整的水彩寫生時,一種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在我看來建築學專業的學習雖然辛苦,但是卻是十分有趣的。建築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專業,鍛煉的不僅僅是頭腦,還有一個人的眼睛和心,隻有用眼睛認真去看,用心認真去體會,用腦袋思索構圖和配色,再有熟練的繪畫技術與之相匹配,才能完成一副優秀的繪畫作品,做建築設計亦是如此。

在我畫畫的時候,我要做的不僅僅是把這幅畫畫完,我還需要仔細地觀察物體的細節,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還原物體本來的樣子,這是一個對繪畫者耐心和細心程度的鍛煉。我始終相信,一名認真學習建築學的學生出去做什麼事情都能做好。

在經過美術課程和建築設計基礎的課程訓練後,我得以完成這副手繪鋼筆畫,經過反複訓練我得以畫出這些合格的線條。不同于水彩畫,鋼筆畫的神奇之處在于你如何運用純黑線條來表達出建築的體積關系和光影關系,從而表現出畫面的立體感,繪畫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将自己設計的建築制作成模型,可以讓自己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設計,也為這個建築注入了自己的感情。我們學會以專業的角度審視一個建築的結構、尺度、細節以及美感,開始愛建築,理解讀懂别人的建築,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從線條的練習,到單個物體配景的練習,再到大量的整副風景寫生的臨摹訓練,我們逐漸學會了思考構圖,控制畫面的細節取舍,雖然我們大多是沒有美術基礎的純理科生,但老師在課程上的安排由易至難、由淺至深的,和我們的接受程度以及消化吸收程度相适應,并不斷鼓勵我們,幫助我們建立自信心,讓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的過渡和進步。

美術寫生也是我們專業的一大特色,通過大一和大二兩年的美術訓練,我們在大二結束後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和全專業的同學一起去旅遊寫生,學校每年都會安排省外不同的地方供學生去寫生訓練。和全專業的同學,一起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寫生遊玩兩周的時間,是不是想想就令人激動呢,這絕對會是你大學五年裡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