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曾學菲)
一、基本介紹:
吳夢雨,中共黨員,77779193永利官网2018級城鄉規劃一班,現擔任學習委員。績點連續八次排名年級第一,獲得“一等綜合獎學金”、“三好學生”、“三好學生标兵”、“優秀班幹部”、 “優秀團員”等榮譽10餘次;在《華中建築》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篇;主持省級創新訓練基金、校長基金項目3項。2022年推免至西北工業大學。

二、獲獎情況:
2019.9 獲國家勵志獎學金、三好學生、三好學生标兵
2020.5 獲優秀共青團員
2020.9 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
2021.5 獲優秀共青團員
2021.9 獲一等綜合獎學金、三好學生、三好學生标兵
2022.5 獲優秀共青團員
2022.9 獲三好學生
2020.11獲第十三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産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個人建模類國家二等獎、團體類國家二等獎
2021.5 獲第十四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産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湖北賽區個人全能一等獎
2021.6 獲第七屆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創新大賽BIM土建建模應用國家級二等獎
2021.7 獲第十四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産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團體國家二等獎
2021.7 獲第十四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産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個人全能國家一等獎
2021.9 獲第十二屆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國家優秀獎
2021.11 獲第十五屆中國好創意暨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湖北省分賽區三等獎
2022.1 獲第十三屆全國高等院校學生“斯維爾杯”BIM-CIM創新大賽BIM建模國家二等獎
2022.4 獲"正大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國家三等獎
2022.4 獲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龍鼎獎”(3D大賽)省二等獎
2022.4 獲第五屆“米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優秀作品展”省級二等獎、省級三等獎
2022.5 獲第十三屆全國高等院校學生“斯維爾杯”綠建個人賽國家二等獎
2022.5 獲第八屆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創新大賽BIM土建建模應用國家三等獎
2022.5 獲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南賽區一等獎
2022.6 獲第十三屆斯維爾杯BIM-CIM創新大賽國家一等獎
2022.6 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創新創業類)國家三等獎
2022.6 獲第十三屆藍橋杯大賽視覺藝術設計賽國家預選賽三等獎
2022.7 獲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國家二等獎
2022.8 獲第十屆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省二等獎、省三等獎
2022.8 獲第八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産業賽道省金獎
三、心路曆程:
紮根——在堅實的基礎積累
1、基礎知識的積累
我是建規類專業,大二專業分流,考慮到自己對數據分析更感興趣,選擇了城鄉規劃。城鄉規劃是一門非常重視知識積累,非常看重知識面的學科,背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還記得在備考《中外城市建設史》課程的那段時間,因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專業課之一,我和室友們一有空就到疊翠湖邊複習,下雨了就打把傘繼續背,堅持不下去了就跟自己說,“再堅持一下”,直到把書本重點内容背的滾瓜爛熟,一看到目錄就可以串聯起整本書,背誦過程有時可以不錯一個字。
這個過程幫助我把那些知識深深地印在我的腦子裡,并在面試中為我加分添彩不少,十分有利于我學習理解更深層次的專業知識。
圖1 冬天背書拍的疊翠湖 圖2 經常陪我背書的小狗
2、基礎技能的提升
美術素養是建規學子基礎技能的重中之重,鋼筆畫通過最簡單的線條描繪最複雜的畫面,也讓練習者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所描繪物體的結構,但練習過程是十分枯燥的。
我們上美術課時正好趕上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大家都在家裡上線上課,我就在自家樓上改造了一間書房——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個風扇。第一幅鋼筆畫花了近3個小時,先鉛筆一遍,再用鋼筆描一遍,30分鐘的講解視頻看了足足半天,遠比其他同學進展慢,後來為了提速,我每天都堅持畫一至兩幅,逐步變成用鉛筆打大框架,鋼筆勾細節,一幅用40分鐘,一個月後,可以直接用鋼筆,每幅最短隻用20分鐘,最終也順利拿到了這門課程的最高分。看着一摞厚厚的畫,成就感油然而生……
這個過程極大的提升了我的專業基本功,讓我對“結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十分有助于今後專業的學習和對規劃方案的理解,也使得我更加有韌性和耐力。
圖3 臨摹速寫 圖4 對照實景速寫
3、專業知識的擴展
在選擇城鄉規劃之前,為了對自己的未來有更清晰的規劃,我曾多次請教學姐學長,他們給予了我很多幫助。我了解到規劃專業對office軟件有着比較高的要求,于是在大一下學期就果斷報名了office二級班,每周到流芳校區上一次課,回來繼續複盤,刷題,聽網課,最後順利地考過。之後也發現了這種基礎類的應用軟件和計算機知識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較大便利,以及本專業對交叉學科人才的需求,就接着利用大二、大三寒暑假,在樓上的書房裡一個勁兒的看相關的教學視頻,刷真題,看不懂就厚着臉皮去請教計算機專業的同學,最終也順利考取了計算機三級、四級證書。
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過程帶我走入了一個新的領域,也極大的提升了我的自律能力和學習能力,從中也逐步發現了自己的優勢和興趣所在,這也為我後面敢于去學習python、敢于參與一些學科交叉的項目、做一些與大數據有關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基礎。
圖5 部分練習代碼
成長——在廣泛的涉獵領域
進入大學前,我以為讀書是我的全部生活。進入大學之後,我發現優秀的人不僅擅長學習讀書,更擅長生活,我所追求的那種封鎖在書本中的沉靜隻是逃避現實罷了。我認識到平衡學習和生活也是一種必備的能力,而我目前沒有具備這個能力。于是為了克服自己的恐懼,從一入校起,我就毛遂自薦當了班裡的學習委員,想借此來警醒自己要努力學習,并鍛煉自己處理事務的能力;後來在室友的幫助下大膽報名參加唱歌比賽,成功奪得亞軍;之後又加入了當時15級學姐組建的建築沙龍團隊,參與組織學術講座活動;也通過了面試,加入了院公關部,為學院活動拉贊助;我也加入了跆拳道社、和朋友們一起創立了排球社、報名參加光谷半程馬拉松志願者、加入了院禮儀隊等等,在一次次團體會議、草坪活動,操場團體活動,志願服務活動的過程中,在身邊好友的感染下,我成長的許多,我的生活主體逐步有了變化,不再是“讀書是我生活的全部”,而是“樹立終身學習的态度”,不光要學習,更要學習如何更好地學習。這段經曆,以及這種嶄新的對待生活學習的态度将使我受益終生。
圖6 奮鬥路上,心向陽光
開花結果——是為了更好的紮根
在一次次深深紮根,不斷成長之後,終于迎來了開花和結果,當然有好果,也有壞果,但無論如何,這不是結束,而是新一輪的開始。你看,享受完果肉之後,留下的種子不就是為了更好的深入泥土,重新紮根嗎?
在成長這條路上,最大的敵人将是我們自己,不要急着給自己下定義,不要給自己設邊界值,相信一句話“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大膽留一些空白,給自己去描繪創造!
大學必定不隻是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一顆顆種子,不斷紮根、成長、開花結果的動态重複過程。這裡有着比知識更重要的、更高于知識的東西,這些“更重要、更高于知識的東西”歸根到底是源頭性的東西,是關于when、what、why、how、who的問題,每個種子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答案就是那不竭的動力源泉所在。
最後,想對學弟學妹們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如今的我們遇上了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這一代人正站在這沒有邊界的舞台中央,曆史的交接棒也已經交接到我們的手中,青春正當時,拼搏惜韶華,讓我們用炙熱的青春,去生活!去奮鬥!去創造!去奉獻吧!(審稿 成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