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從嚴治黨的主要内容與鮮明特點
作者:admin 時間:2017-04-20 浏覽: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系統總結近年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就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回顧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曆程,梳理四年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舉措、新方法,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全面從嚴治黨的豐富内容和巨大成就,可以深切地領略到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意義和鮮明特點。
一、全面從嚴治黨的提出背景及重大意義
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既是對黨的建設優良傳統的直接傳承,更是對黨的執政使命和執政規律理性認識的自覺抉擇;既是對解決黨内突出問題的現實考量,更是協同推進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确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謀劃。
(一)全面從嚴治黨是在深刻總結90多年管黨治黨經驗基礎上提出的
從嚴治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是90多年來管黨治黨的主旋律。正因為始終堅持從嚴治黨,我們黨保持了無産階級先鋒隊、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先鋒隊性質,保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緊緊依靠人民群衆,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曆史貢獻。同時,我們黨也有過從嚴治黨貫徹不力、不一貫,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困難與曲折的深刻教訓。曆史昭示我們,什麼時候從嚴治黨,黨内就正氣充盈,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就強,黨和人民的事業就順利發展、蒸蒸日上;什麼時候管黨治黨不嚴,黨内歪風邪氣就會上升,黨的形象、黨群幹群關系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
正是基于對90多年從嚴管黨治黨經驗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向全黨全國人民莊嚴宣示: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參見《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頁。)十八大閉幕不到一個月,中央就制定出台八項規定,發出了正風肅紀、從嚴治黨的強烈信号。緊接着,在全黨開展了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活動聚焦反對群衆反映強烈的“四風”,為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進行了有益探索。與此同時,黨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鐵腕反腐,赢得了黨心軍心民心,開創了從嚴治黨的新局面。在繼承優良傳統、總結新鮮經驗基礎上,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考察時,首次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
(二)全面從嚴治黨的提出,體現了時代、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
首先,全面從嚴治黨是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的根本保證。
當前,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内涵發生了深刻變化。
從國際看,雖然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世界并不安甯,局部動蕩此起彼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幹涉主義有所上升,非傳統安全和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因素增多,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别是随着我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一些國家同我國的摩擦上升,一些不願看到中國發展壯大的勢力對我國的戒備和防範心理加重,聯手對我國進行牽制和遏制,我們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的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保持戰略定力、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能不能在推動全球治理體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同時,不因一時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國家的言論而受到影響,避免陷入别人故意設置的各類“陷阱”,維護我國發展的和平環境,對我們黨是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從國内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我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随着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新課題新挑戰:經濟增長速度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發展動力轉換三期疊加;人民群衆參與意識、權利意識增強,希望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迫切;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種訴求相互碰撞,各種力量競相發聲;影響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各種矛盾問題集中顯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敏感和複雜程度前所未有。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為各種錯誤觀點所左右,不為各種幹擾所迷惑,續寫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不斷鞏固黨執政的群衆基礎,對我們黨同樣是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正确應對上述挑戰和考驗,隻有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把黨的建設、黨的領導放到黨面臨的國内外大背景下考量得出的必然結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的根本保證。”(《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149頁。)
其次,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國夢的戰略舉措。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是我們黨對民族對人民的鄭重承諾,是我們黨肩負的曆史責任與使命。為了履行好這一責任與使命,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相繼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部署。在此基礎上,2014年12月,在江蘇考察工作時,習近平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2015年2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開班式上,習近平首次把“四個全面”定位為戰略布局。這一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既有戰略目标,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乏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不全面從嚴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就難以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反複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國夢,關鍵在黨,必須把我們黨建設好。
最後,全面從嚴治黨,是解決黨内突出問題,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作為一個有8800多萬名黨員、440多萬個黨組織的黨,作為一個在有着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黨的建設關系重大,牽動全局90多年來,我們黨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同時,黨内仍然存在着許多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期待不相适應甚至沖突的問題。例如,理想信念動搖,“四風”嚴重,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紀律松弛,黨的觀念淡薄,黨内生活庸俗化、平淡化、娛樂化,等等。這些問題,背離黨的性質和宗旨,人民群衆深惡痛絕,嚴重影響黨的形象和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隻有全面從嚴治黨,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解決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黨才能戰勝各種挑戰和危險,在人民、曆史對我們黨的“考試”中交出合格的答卷。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反複強調,從嚴治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管黨治黨絲毫不能松懈,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松。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黨内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曆史淘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參見《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第144頁。)
二、全面從嚴治黨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以來,從制定貫徹八項規定,到開展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再到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新舉措環環相扣、步步推進;從補足精神之鈣,到反對“四風”、打“虎”拍“蠅”,再到講規矩守紀律、紮緊制度籠子、嚴肅黨内政治生活,全面從嚴治黨新内容豐富多彩、相輔相成,從理論和實踐上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新高度。
(一)補足精神之鈣,築牢理想信念根基,思想建黨寫就新篇章
從思想上建黨,是我們黨的偉大創造,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團結統一、步調一緻前進的基礎。十八大以來,黨的思想建設始終圍繞堅定理想信念這個共産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展開。習近平對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是什麼,共産黨人為什麼、怎麼樣堅定理想信念進行了深刻闡述,賦予黨的思想建設鮮明的時代内涵。他反複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為了築牢廣大黨員幹部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煉就“金剛不壞之身”,我們黨深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黨内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加強了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學習,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的自覺性、堅定性。同時,創造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的新經驗。2014年10月,在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指出:“思想教育要結合落實制度規定來進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對空。要使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6年版,第95頁。)這一重要思想,有力指導和推動了黨的思想建設的常态化、制度化。
(二)掃除作風之弊,密切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黨群幹群關系呈現新氣象
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密切黨群幹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牢牢抓住作風建設這條主線,一以貫之,步步深入,以一系列新要求新舉措反歪風、正黨風,改善了黨的形象,密切了黨群幹群關系。第一,中央政治局從自身做起,帶頭制定貫徹八項規定,形成了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圍。接着開展了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集中整治群衆反映強烈的“四風”和不嚴不實問題。針對作風問題具有反複性頑固性,存在抓一抓就好轉、松一松就反彈的怪圈,習近平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一定要咬住“常”“長”二字,經常抓、深入抓、持久抓,要锲而不舍、馳而不息地抓下去。第二,抓住重要節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緊盯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紀問題。第三,堅持破立并舉、扶正祛邪,着眼于以優良黨風帶動民風社風,發揮黨員、幹部、道德模範作用,把家風建設作為領導幹部作風建設重要内容,弘揚真善美、抑制假惡醜,立明規則、破潛規則,營造風清氣正社會環境。第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态化制度,鞏固作風建設成果,堅決防止反彈。據新華社2016年5月對近萬名基層幹部問卷調查顯示,認為“四風”得到有效整治的比例從2015年的70%上升到94%。實踐充分印證了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的:“隻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黨風建設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
(三)匡正吏治之失,着力打造忠誠幹淨擔當的好幹部,幹部隊伍顯露新面貌
全面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從嚴管理幹部。
我們黨曆來高度重視幹部管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但近些年來,在一些黨組織中,選人用人導向發生偏差,對幹部重使用輕管理等現象大量存在,緻使幹部隊伍中出現了“兩面人”“老好人”“牆頭草”“不作為”“逆淘汰”“人身依附”等許多怪現象,嚴重影響了幹部隊伍的形象和戰鬥力。十八大以來,為匡正吏治之失,黨中央把從嚴治吏、從嚴管理幹部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貫徹落實到幹部隊伍建設的全過程。第一,進一步明确了好幹部的标準。2013年6月,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
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人民日報》2013年6月30日。)的好幹部标準,并對怎樣成長為好幹部、怎樣把好幹部用起來等重大問題作了全面深刻闡述,為新形勢下做好幹部隊伍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紮實推進幹部制度改革。按照好幹部标準修訂《幹部任用條例》,着力破解“唯票、唯分、唯 GDP、唯年齡”問題。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和競争性選拔制度,改進政績考核、幹部考察,實行幹部檔案“凡提必審”、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凡提必核”、紀檢監察機關的意見“凡提必聽”、反映考察對象有關問題的信訪舉報“凡提必查”,堅決防止“帶病提拔”。建立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紀實和責任倒查制度,嚴厲查處選人用人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加強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工作,制定實施加強和改進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制定《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幹規定(試行)》,推動幹部能上能下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第三,強化幹部教育管理監督,打出了一套“組合拳”。一是在加強理論武裝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大力開展黨性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紀律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黨章意識、宗旨意識,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切實做到“三嚴三實”和忠誠、幹淨、擔當。二是先後制定實施了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配偶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崗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規定,從嚴管理幹部隊伍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三是實行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及抽查核實制度,開展幹部檔案造假、“裸官”、違規用人等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四是制定和落實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的實施細則,加強對幹部經常性、全方位、立體化的有效約束。第四,把嚴格監督管理和信任激勵結合起來,為幹部健康成長、幹事創業創造良好環境。例如,制定出台了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的意見,提高了老少邊窮地區、特殊崗位以及基層幹部待遇。推選表彰了百名優秀縣委書記,激勵廣大幹部奮發有為、幹事創業。
按照習近平關于“三個區分開來”(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上指出:要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參見《人民日報》2016年4月28日。)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幹部在工作中特别是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保護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經過上述一系列舉措,黨的組織工作特别是幹部管理工作以及幹部隊伍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四)清除腐敗之瘤,營造良好政治生态,反腐倡廉開創新局面
我們黨是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手抓正風肅紀,一手嚴懲腐敗,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第一,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依紀依法嚴懲腐敗。既堅決查處周永康等“巨貪”“老虎”的嚴重違紀問題,又嚴肅查處損害群衆切身利益的“蠅貪”“微腐敗”問題,讓群衆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第二,加強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讓腐敗分子沒有藏身之地。推動反腐敗成為國際合作重要議題,對一些西方國家在反腐敗合作方面加大壓力,使其不要成為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占據道義制高點。啟動天網行動,發布百名外逃人員紅色通緝令,将一批外逃多年的犯罪分子緝拿歸案,赢得了國内外高度評價。第三,加強對巡視工作的領導,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制定了中央巡視工作五年規劃,修訂頒布了巡視工作條例,推動巡視工作紮實有效開展。截至目前,中央巡視組已經開展了十輪巡視和有關專題巡視,第十一輪巡視已經啟動。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的100多名中管幹部中,一半以上是根據巡視移交的問題線索查處的,巡視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支撐和反腐敗鬥争的利劍。第四,創新體制機制,強化黨内監督。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實行單獨派駐和綜合派駐相結合,實現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全面派駐紀檢機構,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探索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态”,讓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态,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大多數,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隻能是極少數。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産黨黨内監督條例》明确指出:黨内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黨内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别是主要領導幹部。要建立健全黨中央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内監督體系,推動黨内監督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邁上新台階。經過一系列綜合施策、标本兼治,黨内政治生态正在轉好,反腐敗壓倒性态勢正在形成,增強了人民群衆對黨的信任和支持。2015年,國家統計局問卷調查顯示,91.5%的群衆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五)紮緊制度之籠,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黨的制度建設邁出新步伐
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有堅強的制度作保證。十八大以來,黨的制度建設精彩紛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創新。第一,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把對黨的制度建設的認識提到了新的高度。這些新思想新理念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之中。例如,全面從嚴治黨,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全方位紮緊制度籠子,更多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用制度治黨,就是要依法依規治黨,構建以黨章為根本、若幹配套黨内法規為支撐的黨内法規制度體系。用制度管權,就是要抓住治權這個關鍵,構建嚴密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用制度治吏,就是要用制度從嚴管理幹部,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制度意識、紀律意識,切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等等。這些新思想新理念為探索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以德治黨和依規治黨相統一的新路子提供了行動指南。
其次,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推動了把管黨治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的進程。一是紮實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和加強黨内法規制度建設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之中,統一謀劃,統一部署,成立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專項小組,制定實施《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在2017年前将完成55項具體改革任務。二是對黨内法規和規範性文件進行集中清理,一攬子解決了黨内法規制度中存在的不适應、不協調、不銜接、不一緻問題,有力維護了黨内法規制度的協調統一。三是制定頒發《中央黨内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中國共産黨黨内法規制定條例》《中國共産黨黨内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備案規定》,提升了黨的制度建設規範化水平。四是把黨的制度建設貫穿黨的思想、作風、組織、反腐倡廉建設各方面,制定或修訂完善《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等一系列重要黨内法規,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制度保障。五是強化制度執行力,加強督辦督察、問效問責,推動各項制度和改革舉措的執行和落地生根。
三、全面從嚴治黨的鮮明特點
全面從嚴治黨,是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習近平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參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5頁。)這一闡述言簡意赅地揭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刻内涵,為我們認識和理解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突出特點指明了方向。
(一)全面抓,抓全面
全面從嚴治黨,基礎在全面。這個全面,着重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主體而言,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任務與責任。不僅各級黨委要抓、書記要抓,各有關部門和各級黨委(黨組)成員也要抓;不僅黨中央要抓,黨的各級組織都要主動思考、主動作為,全體
黨員也必須自覺貫徹和踐行從嚴治黨的要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通過營造全面從嚴治黨的良好小氣候促進大氣候的形成。目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全體黨員拓展的重要舉措與抓手。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加強和規範黨内政治生活、加強黨内監督是全黨的共同任務,必須全黨一起動手。各級黨委(黨組)要全面履行領導責任,着力解決突出問題,把加強和規範黨内政治生活、加強黨内監督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第二,從覆蓋領域而言,全面從嚴治黨涵蓋黨的建設方方面面。從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到黨内生活各方面、各領域、各環節都要全面從嚴。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空白和死角。但全面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聚焦突出問題,重點突破,以點帶面。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聚焦反對“四風”、以貫徹執行八項規定為切入點,正風肅紀,推動黨的作風全面改進,就是這一特點的生動寫照。第三,從時間跨度而言,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必須經常抓、長期抓,馳而不息、一環扣一環地抓,不間斷地抓,貫徹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
(二)嚴字當頭,從嚴從實
這是貫穿全面從嚴治黨的一條紅線,最集中地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體現在嚴明黨的紀律上。十八大一閉幕,習近平就向全黨提出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的要求。他反複強調要嚴明黨的紀律,特别是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要把紀律挺在前面,用鐵的紀律從嚴治黨。他指出,全面從嚴治黨,重在加強紀律建設;紀律不嚴,從嚴治黨就無從談起。(參見《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5、9頁。)黨中央修訂了紀律處分條例,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各級黨組織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深入開展講規矩、守紀律教育,把黨的紀律刻印在每個黨員特别是黨員領導幹部心上,同時強化對違紀問題的巡視監督處罰力度,特别是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在首位,通過嚴肅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帶動其他紀律嚴起來。為此,嚴肅處理了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遼甯省全國人大代表拉票賄選案的有關責任人,彰顯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第二,體現在嚴肅黨内政治生活上。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嚴肅黨内政治生活、淨化黨内政治生态,作為黨的建設中帶有根本性基礎性的問題緊抓不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比如,指出嚴肅黨内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内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内政治生活嚴起。又如,強調營造良好從政環境,淨化政治生态,要綜合施策、協同推進、标本兼治。十八屆六中全會總結我們黨開展黨内政治生活的曆史經驗,分析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和任務,制定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準則》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對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保持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内民主和保障黨員權利、堅持正确選人用人導向、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等12個方面作出了明确規定,為增強黨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三,體現在嚴格制度執行上。黨内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原因是多方面的。單從制度上來說,就存在制度缺失和制度執行不力的問題。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加強制度建設、紮緊制度籠子的同時,強化了制度執行力度。一方面,堅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确保出台一個就執行落實好一個;另一方面,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制度沒有特權、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加強日常督察和專項檢查,加大對違反制度行為的懲處力度,使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和真正的硬約束,初步形成了違紀必究、執紀必嚴的氛圍。第四,體現在強化問責上。問責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應有之義和重要保證。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緊緊抓住落實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把權力與義務、責任與擔當統一起來,強化問責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個鮮明特色。為此,黨中央制定了問責條例,加強了對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四風”問題突出、腐敗問題嚴重、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問責。2015年,共有850餘個單位的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和 1.5萬餘名黨員領導幹部,因落實“兩個責任”不力受到責任追究。這就向全黨釋放了強烈政治信号: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的,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将成為常态。
(三)辯證施治,标本兼治
全面從嚴治黨,要害在治。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圍繞管黨治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曆史條件下從嚴治黨治什麼、怎麼治、誰來治的問題,表現出了如下幾個鮮明特點。第一,問題抓得準。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系列重大舉措,都是針對管黨治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來的,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開展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群衆反映最強烈的“四風”問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瞄準黨員幹部在修身律己用權、謀事創業做人方面較為普遍存在的不嚴不實問題;“兩學一做”教育緊盯基層黨的建設薄弱、黨員教育管理軟弱渙散、黨員意識淡薄等問題;嚴明黨的紀律與規矩,指向“七個有之”(參見《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第22頁。)等與黨離心離德、綱紀廢弛的問題;嚴肅黨内政治生活,針對随意化、平淡化、庸俗化、娛樂化現象比較普遍和政治生态嚴重惡化等問題。第二,理念新,措施有力管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要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結合、堅持高标準與守底線相結合,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既要注重規範懲戒、嚴明紀律底線,更要引導人向善向上,發揮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引導作用。在實踐中,堅持教育引導與紀律懲戒兩手抓、兩手硬,不搞不教而誅;既注重治标,通過集中整治解決突出問題,又注重治本,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抓常、抓細、抓長,防止問題複發和反彈;既注重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層層立标杆、作示範、以上率下,又注重向基層延伸、向全體黨員拓展,形成上下互動的良好局面;既注重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又注重依靠群衆、接受群衆監督與評判。這些新理念新方法,探索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路子、積累了新經驗。第三,責任主體明确。黨中央明确規定,各級黨組織及其負責人都是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主體,各級黨委(黨組)負有主體責任,各級紀委負有監督責任,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為了落實主體責任,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例如:把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改為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使全面從嚴治黨覆蓋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體現到日常管理監督中。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确的政績觀,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不管黨治黨就是嚴重失職。把抓黨建的實效納入對黨委(黨組)書記和班子成員的考核,對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不到位的進行嚴肅問責。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上查一級追究領導責任、黨組織責任。促使黨委(黨組)書記做管黨治黨的書記,當好第一責任人,并把責任傳導給所有班子成員,壓給下面的各級書記,确保責任落實到位。這一系列舉措,使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逐漸成為各級黨組織管黨治黨的共識。
總之,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非凡的理論勇氣、強烈的使命擔當,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新部署新方法,展現出鮮明的特點,推動黨的建設從嚴從緊從硬,改善了黨在人民中的形象,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譜寫了黨的建設的華彩篇章。
〔作者徐永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編審,北京100017〕
(來源:《黨的文獻》2016年第6期)
|